結構膠的粘結力非常強一般是用于幕墻的粘結的,因此對于幕墻的縫隙灌縫還是要非常小心處理的,而且在施工時還應該保證膠體刮實刮嚴,避免壓力注膠時跑膠、泄漏等現象。具體施工方法如下: 1.裂縫基面處理:在裂縫發生的基體上,用鋼絲刷掃除松散層、灰層、污物等,后用壓縮空氣吹凈施工面,最后用水順裂縫走向擦洗,待水跡干后施工。 2.設置灌膠嘴:灌膠嘴埋設的確定原則是,在裂縫較寬處、交錯處、端處、裂縫貫穿處等部位必須設置灌膠嘴,灌膠嘴中心孔應對準裂縫處。灌膠嘴間距應根據裂縫寬度的大小、走向及構成的形式而確定,通常情況下間距應在500px左右;對于較寬裂縫(縫寬大于0.5mm)時,設置灌膠嘴間距為30-1000px,對于微細裂縫(縫寬小于0.2mm)時,間距10-375px。將配置好的封縫膠(按A:B料重量比為100:0.5-2混合均勻)刮涂于灌膠嘴底座上,按設計位置粘貼于裂縫基面上,應確保灌膠嘴中心孔對準裂縫,避免封縫膠堵塞膠孔,否則將直接影響注縫質量。 3.封縫處理:其目的在于使裂縫發生區構成一個封閉的空腔,保證灌縫膠注充填密實。將調配好的封縫膠刮涂于裂縫表面,寬度以2-75px為宜,施工時應保證刮實刮嚴,避免壓力注膠時跑膠、泄漏。4.壓力注膠施工:將灌縫膠按A:B料重量比為4:1混合均勻(配比要嚴格計量),將配置好的膠裝入灌膠軟管中,用注膠器沿裂縫方向依次進行灌注,如發現封縫不嚴,應停止壓注并及時進行封閉處理。觀察注膠情況:若膠體注入較快應檢查是否有泄露處,并進行相應處理;如在同一點注膠時,若一次未注滿,可補膠后繼續進行。灌注完成后,及時取下灌膠器,并用棉絲將灌膠嘴中心孔堵死,防止膠倒流,外溢。待裂縫內膠初凝后(春季約3—4小時),拆除灌膠嘴并清除表面。 施工完后,樓板上表面澆灌40mm厚C20細石混凝土,下表面抹20mm厚1:3砂漿。 |